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适合青少年看的小说有哪些?

1.《海底两万里》

原著:(法国)儒勒·凡尔纳

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就是他写的一部潜入海底、环游世界的小说。再写了海底知识与海洋生物的同时,书中还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同时,重视防止被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2.《西游记》青少年版

长篇小说《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它数老二,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书中四个人物虽性格不同,但他们最终团结一心、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团结一心,不畏艰难、不怕险苦,坚强地与困难作斗争,这正是《西游记》的精典之处!

3.乐多多《胡小闹日记》全集

乐多多,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0000000畅销童书《胡小闹日记》系列图书作者。已出版30余册、近200万字的儿童文学作品,关心小朋友的校园生活和心灵成长,被众多媒体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

这套书从不讲大道理,而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孩子跟随主人公去经历,比如,去体验农村生活,去观察外国小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把是非对错、积极进取的种子真正融入孩子的心中。

4.《上下五千年》青少年版

全书用严谨、简洁的文字勾勒时代背景,介绍常识,使我们更了解那历史。不仅如此,书中的小插图也惟妙惟肖。那些精彩的彩色插图和文物图片,全面而直观地展现社会风俗和历史面貌,让我们又进一步地了解了那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了!

5、亲亲我的妈妈

这是著名作家黄蓓佳2006年奉献的长篇小说,是其“倾情小说”系列中的一部。

作品直面当前生活,通过充满灵性的温情笔触,叙说了这一对特殊母子在相视相处中的陌生、微妙的情感。故事起落有致,文笔潇洒俊逸,由很强的现实感和可读性。适合小学中年级儿童及其父母共同阅读,是当前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好读本。

2、儿童小说概念

儿童小说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儿童小说指的是以塑造儿童形象为中心、以广大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散文体的叙事性儿童文学样式。因此,它要求有以儿童形象为中心的人物形象或以儿童视角所表现的成人形象、以儿童行为为中心而串连的故事情节、以儿童生活的背景和场所为主的环境描写。但一般意义的儿童小说的概念比较宽泛,常指从儿童观点出发,充满儿童情趣,能充分满足儿童审美需求,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心理行为特征,以社会生活为内容,幻想性、故事性很强的散行的叙事文学样式。

儿童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和读者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现在有向高中阶段延伸的倾向)。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少年小说”。由于它的描写对象和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儿童小说除了要服从小说的一般艺术规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定性。

一、主题积极鲜明而有针对性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统帅着作品的一切。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主题、把握主题,不能含糊不清、犹豫不决。儿童小说由于它的特定对象,尤其应有鲜明、积极的主题。因为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理解和判断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的渐变时期,思维正处于由单一到繁复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水平、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儿童小说的主题不能过于含蓄、隐晦、模糊。同时,因为儿童文学担负着对下一代的思想、知识、审美等方面的教育责任,因而,儿童小说的主题也必须是比较积极、鲜明和有针对性的。

像都德的《最后一课》,虽然主人公小弗郎士是一个淘气、贪玩而逃学的孩子,但作品正是通过他的视线、语言和心理活动表现出即将沦为亡国奴的法国人民的心态和精神,张扬出强烈而鲜明的爱国主义主题。这样,儿童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就很容易领悟。再如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颜一烟的《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通过描写东北抗日联军中一个叫小江的小战士的战斗故事和成长过程,揭露了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灾难,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抗战的鲜明而正义的主题。通过阅读,小读者们不仅可以从小江这一少年英雄身上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也可以了解当时抗日联军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许多中外优秀的儿童小说就是以其积极鲜明的主题吸引着儿童,并永葆其艺术生命力的。可见,儿童小说积极鲜明的主题一般表现为某种积极正确的思想、鲜明健康的情感和恒久审美的价值。

强调儿童小说主题思想积极鲜明,不是说不能表现生活中阴暗、丑恶的一面;也并不是说不能宣泄情感世界中感伤、悲苦、愤怒的一面。儿童小说,作为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心理、民众情绪最敏感的神经,它可以反映和儿童生活相关的社会的各个侧面,可以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各个侧面。问题并不在于反映什么样的生活、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而在于能否张扬出积极鲜明的主题思想。像常新港的名著《独船》、丁阿虎的《黑泥鳅》、曹文轩的新著《草房子》等作品,尽管它们反映的是当代儿童生活暗淡的一面,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但其主题仍以展现时代进步、少年儿童自我意识觉醒等为主,显示出积极、明朗的涵义。因此,作品不光引起小读者们强烈的心灵震撼,也引起教育界的广泛思索。

强调儿童小说主题积极鲜明,不等于根据某种政治需要去图解生活,也不等于把儿童小说作为达到某种思想教育的直接教具。在十年动乱中,由于“左”的干扰,儿童小说主题曾经有过相当的混乱。因为片面理解儿童小说的教育作用,片面理解儿童小说主题的积极鲜明性,认为只要具有积极鲜明的政治性,作品就有了深刻的教育性。这样就使一些作者在创作时忽视艺术的客观规律,不是从生活出发、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去提炼主题、去表达由生活暗示给他的思想,而是从“问题”出发去抓取题材、结构作品,甚至纯粹是为了图解某种思想而写作,这就不能不影响儿童小说创作的健康发展。像《新来的小石柱》(童边)、《三探红鱼洞》(程建)、《石柱子》(浩然)等作品就流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范畴,从阶级斗争的概念出发编织故事情节,公式化、概念化严重。茅盾先生曾尖锐地批评这类作品是:“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钩;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

一部好的儿童小说,其主题必然在某种程度上隐含着一定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主要是指作品所体现的主题是否紧密结合小读者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与兴趣爱好,是否能引起少年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在心灵上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否对他们认识生活具有一种“前导”意识。甚至在读了作品之后,觉得就像是写他们自己的生活。新时期一批有影响的儿童小说:《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王安忆)、《独船》(常新港)、《祭蛇》(丁阿虎)、《墓碑·老人·石桥》(杨福庆)、《老人和鹿》(乌图尔热)等,以及90年代以来在小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秦文君的《女生贾梅》、《男生贾里》、《孤女俱乐部》等,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夏有志的《普来维梯彻公司》,程玮的《少女的红发卡》,张之路的《坎坷学校》,常新港的《夏天的受难》,沈石溪的《狼王梦》与《鹰王泪》等等,大都反映了少年儿童比较关心、比较感兴趣和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揭示了少年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矛盾,说出了少年人想说而又说不出的心里话,表达了少年人的欢乐、痛苦和烦恼,因而使他们倍感亲切,受到少年读者的普遍欢迎。

相反,假如一部儿童小说完全脱离了少年读者的思想实际,与少年读者的感情、爱好差距很大,即使有再强的文学性,也不会引起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不会在小读者的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共呜和影响。所以,儿童小说讲究针对性是必要的,这是儿童小说特定的读者对象所决定的。但如果把针对性强调到只是从概念出发、进行说教的过分狭窄的尺度又是有害的,这将不利于儿童小说广泛而多侧面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与儿童的内心世界。

二、题材广泛、深刻而有选择性

儿童小说同其它儿童文学样式一样,都是以反映和儿童相关的社会生活为主。社会生活内容的无比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儿童小说的题材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中外著名的儿童小说题材及其范围都是很广阔的。作家的笔触深入许多领域,描绘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儿童生活。在众多的作品中,有反映革命年代儿童跟随父兄参加革命斗争的,如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严阵的《荒漠奇踪》等;有反映低层儿童悲惨生活、苦难经历的,如莫里兹(匈牙利)的《第七个铜板》、车培晶的《红麻山下的故事》等;有反映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进步成长的,如阿·林格伦(瑞典)的《艾米尔的第325次恶作剧》、张之路的《坎坷学校》等;有反映各国、各民族儿童诚挚友情的,如叶君健的《新同学》、程玮的《来自异国的孩子》等。在以上这些作品中,大部分题材是从儿童生活中选取的,或反映他们的生活,或反映他们的各种需求和追求,或反映他们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情感。可见,儿童小说要侧重反映儿童自己的生活,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发。此外,惊奇的探险与侦破题材、科幻题材、动物题材、武侠题材等等,都是小读者感兴趣的题材。

儿童小说虽然以儿童生活为主要题材,但是为了开阔儿童的眼界,为他们塑造可效仿的形象,成人生活题材也应在儿童小说中有所反映。事实上,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在反映这一类题材时,如果能以儿童眼光描绘成人生活,写作方法切合儿童心理,富有儿童情趣,同样也能受到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就是放在儿童书架上的以成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具有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敢冒险、能实干的气质。全书充满朝气蓬勃的乐观主义精神,对于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吴承恩的《西游记》、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唐·诘诃德》等都如此。这些小说虽然以成人生活为题材,但作品张扬的人类精神恰好符合了儿童向往勇敢和冒险精神的天性。

儿童小说题材是广阔的,反映或再现生活面是宽阔的。尽管如此,儿童小说的题材仍然存在着不断探索发展的问题,即深刻性问题。80年代以来,作家们越来越热心于崭新的少年儿童生活图景,学校题材已不局限于一般地表现儿童如何学习和生活,而是把笔触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力求传达他们隐秘而微妙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如常新港的《夏天的受难》;家庭题材也糅进了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把笔触伸向过去不曾开掘过的各个角落,如秦文君的《老祖母的小房子》;更多的是让儿童直面人生和社会,用真诚而率直的笔调来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谭元亨的《洛杉矶的中国少男少女》等。

然而,儿童小说的题材具有广阔性,同时也存在着有所选择的课题。少年儿童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常常从表面出发,辨析力毕竟较弱,易于被复杂现象所迷惑。因而,儿童小说创作绝不能“百无禁忌”。作家必须审慎地选择、剔抉材料,不能因为强调自己的意念、观点和感受,而忽视对儿童小说题材的鉴别分析、整理加工。事实上,对一般小说可以适用的题材未必能原封不动地用在儿童小说中。如凶残恐怖的题材就不适宜写进儿童小说,至于那些淫秽色情题材更为儿童小说所排斥。儿童小说题材有所选择,也并不是说只能选择那些表现光明快乐的东西。儿童也同样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社会的阴暗面、生活中的一些消极丑恶的现象和各种矛盾也诉诸他们的感官,引起他们的思考,使他们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为了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生活、对待生活,应该选择那些表现光明快乐的东西,但也不应该回避和掩饰生活中的丑恶。问题不在写什么,而在如何写。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是为了对其进行鞭挞、批判,让正气压倒邪气,唤起少年儿童与之进行斗争的勇气。但必须注意,写这类题材时,一定要恰当地掌握分寸,不能使少年儿童感到消沉、压抑,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儿童小说题材有所选择,也不意味着要把现实生活反复“过滤”到纯而又纯的程度之后,才能写给儿童看。比如,历来儿童小说把爱情题材视为不可涉足的禁地,写男女儿童之间的关系,只能写“友谊”,不能写“恋情”。实际上,早恋在一些儿童中间存在是一种现实,在儿童小说中反映这一现实问题,是对题材开拓的新的探索,作家们毋需回避,人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应该允许作家尝试、探索,在创作实践中寻求这类题材如何发挥对儿童思想情操的教育、认识与熏陶的作用,及其艺术表现的途径。当然,如果一窝蜂地都去写这类题材,那也是不足取的。

三、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以少年儿童为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文学要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就不能不以各种人物作为描写的中心。小说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它可以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儿童小说与一般小说相同,是以描写人物为中心。任何一部儿童小说,它的社会作用都要通过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一个或几个人物形象——读者在阅读欣赏过程中运用想象再造出艺术形象——从再造的艺术形象身上获得审美享受而最终实现的。因此,努力塑造性格鲜明、反映一定社会生活、概括一定生活本质、以少年儿童为主的人物形象是儿童小说的重要任务。具有艺术魅力的中外优秀的儿童小说,无不以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发挥着巨大的精神感召作用。如《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中的公然蔑视传统势力、不屑于当少爷受束缚、宁愿离家出走、追求发展自由个性的主人公小汤姆,《小马倌和“大皮鞭”叔叔》(颜一烟)中自幼成为孤儿、不堪地主虐待而逃进深山、参加抗日联军后又因未经改造的野性子而与部队的纪律格格不入、经过部队同志和“大皮靴”叔叔的培养教育以及战斗生活的锻炼而逐渐成为优秀的抗联小战士的小江,《罗文应的故事》(张天翼)中最终战胜了自身薄弱意志而成为一个好少先队员的罗文应,《父亲和土地》(王申浩)中因父亲猝死而毫无准备地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还要替父亲当村长时因坑害过一些村民而消仇的17岁农村中学生家耀等,都是集中体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少年儿童个性化性格的典型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在小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种认为儿童小说的对象是孩子,只需要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无关紧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儿童小说塑造的以少年儿童为主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既可以是先进少年儿童的典型,也可以是普通少年儿童的代表,还可以是有严重的过失或带有一定悲剧性的少年儿童形象。


页面连接:http://www.worldwizeapp.com/news_0_kooyqz/aqyaayxy.html

泡泡中文网 腾龙小说网 啃书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努努书坊牛文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